我们的优势

本土化还是国际化? ——2018 全球银行国际化报告

2018年09月26日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IF)

携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

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IFR)

共同发布

 

 

过去一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总需求有所回升,但经济下行风险犹存。与此同时,货币政策转向、债务积压状况恶化、逆全球化风潮等则成为经济增长隐患。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下,各国银行如何深耕国际化发展、全球银行业国际化水平如何变动? “全球银行国际化”系列报告持续关注银行境外资产、营收、分支机构表现,以“银行国际化指数BII、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展现全球主要银行的国际化进程。《2018 全球银行国际化报告》作为系列报告的第四期成果,放眼世界,选取来自 38 个主要经济体的 106 家银行深入分析。 这些银行 2017 年资产总额约为 70 万亿美元, 相当于当年全球 GDP 的 86%。 它们从发达国家至发展中国家,从欧美至亚非,囊括了各主要经济体的主要银行,代表性地展现了全球银行业的国际化现状。

 

 

 

 

一、最高化国际银行

 

 

2017年,我们选择境外数据较为全面的64家银行(资产总额约53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的65%)进行BII排名,展现各个银行的国际化水平。

表1最国际化银行排名(前十)

 

 

 

最国际化的银行基本来源于发达国家。2017年,全球银行BII前十名中9家来自发达国家。BII以银行境外经营数据占比衡量银行国际化水平,是为“最国际化银行”,其排名表现反映出,当前国际舞台上的跨国银行,仍以国际化历史更为久远的发达国家银行为主。

 

发达国家银行国际化水平总体较高。排名前十的发达国家银行BII数值基本超过50分,境外发展与境内同等重要甚至超越境内发展。欧洲地区银行因国内市场规模较小、区域地缘关系密切,国际化水平普遍较高,在发达国家银行前十名中占据9席。

 

发展中国家银行国际化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前十名,仅阿拉伯银行BII数值达50分以上,仅有5家银行BII数值超过20分,整体水平较低,且各银行间差距较大。另一方面,前十名中,约旦、中国、印度各有两家银行,地缘关系、宗教文化、国内经济发展均对银行国际化有较大影响。

 

二、 最大境外银行

 

 

报告以银行境外资产代表各行境外银行规模,得“最大境外银行”排名。

表2 2017年最大境外银行排名(前十)

 

 

注:完整排名见“附录表2”。所有银行境外资产数据以该行资产负债表日汇率换算为美元,之后进行境外资产规模排名。花旗集团2017年数据有缺失,但其前几年数据较全,本表对其境外资产规模进行了合理预测。

 

全球银行境外资产规模庞大。参与2017年BII评分的64家银行,其境外资产总规模约15.1万亿美元,超2017年中国GDP总量(约12.2万亿美元,该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其中前十名银行境外总资产达9.1万亿美元,占所有银行境外资产总量的一半以上。

 

发达国家银行境外资产规模远超发展中国家。境外资产规模前十名中9家来自发达国家,且29家发达国家银行境外资产总规模约为12.7万亿美元,占全球境外银行规模的84%,是35家发展中国家银行境外资产总规模(2.4万亿美元)的五倍以上。发达国家银行中,欧美地区银行境外资产规模较大,日本代表银行表现也较为突出。

 

中国成为银行境外资产规模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截至2017年底,中国主要银行境外资产规模逾2万亿美元,超意大利当年的GDP总量。中国银行作为唯一进入全球银行境外资产排名前十的发展中国家银行,位列第6名,中国成为唯一在“最大境外银行”前十名中获得一席之地的发展中国家,且在发展中国家银行前十名中占据7席。

 

三、 最赚钱境外银行

 

本期报告以银行境外营收规模代表各行境外经营成果,得“最赚钱境外银行”排名。

表3 2017年最赚钱境外银行排名(前十)

 

 

全球银行境外经营成果显著。64家银行境外营收总规模约4900亿美元,是所有银行营业收入总额的30.8%,其中前十名银行境外总营收达3000亿美元,超过其余54家银行境外营收总额。

 

发达国家银行境外经营更胜发展中国家银行。境外营收规模前十名中8家来自发达国家,且29家发达国家银行境外营收总规模接近4300亿美元,占全球银行境外营收规模的87.8%,是35家发展中国家银行境外营收总规模(600亿美元)的七倍以上。且发达国家境外营收约占其境外资产的3.4%,高于发展中国家银行境外资产收入率(2.5%),境外经营能力更高。

 

发展中国家银行境外发展以金砖国家银行为最高水平。35家发展中国家银行中,15家金砖国家银行境外营收总规模约530亿美元,占据35家发展中国家银行境外营收总规模的近88%,引领发展中国家银行国际发展。金砖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的突出代表,国际影响力日盛,金融机构的国际活跃度也在愈益增强。

 

四、 国际化的不同选择

 

 

我们利用106家银行近十年的BII数值对全球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情况进行描述,其中,发达国家银行42家,来自15个国家,发展中国家银行64家,来自23个国家。

 

 

图1 2007~2017年全球银行BII均值变动

注:本图以106家银行为基础样本,部分银行BII在个别年份为缺省值。

 

全球银行业国际化水平近十年波动较小,自2012年后国际化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增速回升,主要经济体稳步发展、全球贸易和投资回暖、金融市场预期向好、内外部环境改善,成为银行积极进行境外扩张的动力和前提;另一方面,尽管保护主义对发展的威胁不减,但区域间的密切交往仍在进行,无论是环太平洋区的经贸往来,还是欧洲联盟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频繁合作,均为各国企业及金融机构的境外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

 

约三成系统重要性银行国际化水平下降,众多原因促使部分银行转变国际化扩张战略。一是经济环境使然,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多点爆发,风险因素和不确定性的加速积累使银行更具谨慎意识。二是金融监管趋严,自2015年起,金融稳定理事会通过《总损失吸收能力原则及条款》,提高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合规难度,以有效维护增长。三是发展战略出现变化,更多银行关注重点开始由“量”转“质”,相较规模扩张更注重资产配置的优化和布局结构的改善。

 

 

总而言之,过去一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复杂,全球银行业的国际化发展方兴未艾,有银行积极迈出国际步伐,亦有银行谨慎调整全球战略,形成了层次多样的国际化格局。未来,在国际经济与政治尚不明朗的环境下,银行应审慎制定国际化战略,做到“走出去”与跨境风险防范并举,并善于利用各类区域合作机遇提升国际化水平。

 

 

 

 

 

 

 

 

浙大AIF金融国际化研究室

金融国际化研究室由浙大AIF与IMI联合指导,浙江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杰出教授领衔主持、汇聚金融学术及业界精英、以两校优秀硕博士研究生为核心研究团队,旨在对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进行系统性研究,最终帮助中资金融机构等金融主体充分了解发展现状、积极把握发展机遇、总结传承海外经验、合理规划机构布局、制定完善的国际化发展战略,是浙江大学AIF与中国人民大学IMI聚焦金融国际化、推动金融强国路的又一科研平台。

 

研究室主打品牌“全球银行国际化指数”系列报告,以全球银行的国际发展情况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国内最早也是最全面系统性地开始银行国际化研究的项目之一,首次以指数形式衡量和分析银行国际化的现状和国际化进程中出现的挑战与机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战略建议。

CBRC

CBRC

着眼全球银行业发展,聚焦银行业务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