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求是创新研究院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司南研究室
共同发布
2020年10月24日,浙江求是创新研究院、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司南研究室在“2020年度新阶层论坛暨浙大ZIBS上海论坛”上联合发布《2021未来之城报告(Future Cities 2021)》。本报告是“未来之城”系列报告的第二期成果,延续首期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完善政府、企业、民众三方指标体系,拓展全国城市样本,在发现未来之城的同时,探寻未来之路。
本次报告主题是“随事而制,蹄疾步稳”。具体而言,“随事而制”,旨在鼓励各城不要因循守旧,也不能一味照搬,能够在真正了解自身禀赋并看清未来趋势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去发展;“蹄疾步稳”,表达的是在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城市若要有所突破必须“蹄疾”,撸起袖子加油干,但同时一定要“步稳”,以可持续发展之心处理好“快速度与稳步子”的关系。
核心特色
五大理念指引方向
五大发展理念,自2015年正式提出至今习近平总书记提及相关内容300余次,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开出的“药方”。创新之于经济增长、协调之于均衡发展、绿色之于生态和谐、开放之于内外联动、共享之于公平正义,五大理念指引着中国城市的发展方向。“未来之城”从五大理念出发,延伸出五个评价维度,并非单一指数,亦不一味强调排名,而是希望帮助各个城市明晰自身优点与不足,厚植发展优势,破解发展难题。
三大视角全面衡量
政府、企业、民众构成了一座城市最为核心的发展力量,政府是保障、企业促经济、民众为根本。“未来之城”从政府、企业、民众三方着眼,分别度量三大主体在城市发展中所做的努力与相应的成果,发现城市发展中不同主体力量的差异与短板,探索各主体合力发展的最佳结构,为城市新发展寻找着力点。
近五十城深入摸底
本期以直辖市、副省级市以及经济实力较强的49个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GDP共计50.2万亿元,占全国的51%;常住人口共计4.4亿人,占全国的31%。本期不仅依托49城评选出十大未来之城,后续完整报告还将对优秀案例进行深度解读,挖掘城市基因,解构城市举措,推广城市经验,实现指数的有益拓展。
指数逻辑
“未来之城”是由五组指数组成的指数系统,从五大理念、三大视角出发,分别构建城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指数,各指数TOP10城市即被对应着评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与共享之城,并将根据城市在五组排名中的综合表现,进一步评选出“未来之城”。
核心观点
根据指数结果,本报告核心结论如下:
创新:资源集聚日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
十座创新之城相比去年未有变化,有4城有具体排名变动。其中,深圳凭借出色增长(12个创新指标中11个指标同比上升,平均指标增长率达23.5%)进步1名,与北京并列第一,上海、广州、杭州分居第3-5位。与此同时,创新之城地域差距明显,东、中、西部与南北方对比均呈二八之势,东部地区包揽8城,南方地区亦然。
总体而言,我国各城创新发展呈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现象。一方面,城市创新资源高度集聚,且集聚之势日盛,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杭州五城的科技财政投入、企业R&D经费支出、专利申请总量占本报告49个样本城市的比重分别为51%、40.6%和34.3%,同比上升0.9%、5.1%与8.8%;另一方面,各类创新指标均出现高总量与高占比同存现象,以科技财政投入为例,科技财政投入总量越高的城市,其科技财政投入占一般公共财政投入的比重也相对越高,尤其是深圳表现着实优异,2018年深圳科技财政投入高达555亿元(同比增长57.74%),占一般财政公共预算支出的13%(同比增长69.21%),均位居全国第一,遥遥领先于其他城市。
协调:“不”协调仍然存在,多举措推动破壁
十座协调之城相比去年也未有变化,且仅3城有排名变动,相比创新之城更为稳定。其中,杭州超越南京位列第五,宁波积极打造营商环境3.0,排名首次进入前十。就全国而言,协调发展的地理差距仍然明显,长三角区域整体协调较京津冀、珠三角表现更优,几占TOP10城半壁江山。此外,东部地区与南方地区优势显著,协调TOP10城中仅北京一城为北方城市。
深入来看,尽管全国发展“不协调”现象仍存,但各方都争相“破壁”:在互联互通方面,面对北京、上海承担全国近1/4飞机流量的局面,民航局促增量与调结构齐发力,计划2035年全国运输机场达450个,相比2019年几乎翻一番;在营商环境方面,目前北方仅1城进入全国营商环境TOP10,南北差距明显,但不仅自2020年1月1日起首个国家层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全面施行,而且北京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陕西清理地方保护和行政垄断、黑龙江开展专项整治等均反映出了北方城市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优化的决心和行动。此外,在城乡协调方面,当前虽本报告49个样本城市中仍有32城其城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城镇居民一半,但可喜的是共有42城的城乡收入差距相比去年有所缩小,东莞、济南、大连、沈阳、南宁更是表现最优,同比降低率超3%。
9月26日,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以下简称“证券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发布重要研究成果《中国银行业评比研究2020年度报告》。
(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黄达业发布报告)
《中国银行业评比研究2020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成立的银行评比研究部发布,该报告主要针对上市银行、城商银行及全体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评比,并分别发布了2020上市银行、城商银行及全体商业银行财务经营绩效评比T0P20榜单。报告今年仅纳入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规模与成长性,从2022年起还将纳入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包括领导者远见与经营策略及国际市场发展能力。
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黄达业表示,该报告旨在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专业公正公开的银行经营绩效评比报告,协助监管部门提升银行的监管效率。同时,也希望透过名单的公布使经营良好的银行因受到市场肯定及鼓励而使其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从而让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分配与运用。因此,这个项目的重要目标就是扮演好政府守门员的角色,以协助金融监管部门强化其监管的效果。
银行评比研究报告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目标就是促进银行业者间的良性竞争,使银行通过评比不断改善进步,强化其经营效率及绩效,加速培养国际化高级金融人才,并完善其对投资人及客户权益的保障,进而提升银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因此,银行评比研究未来将更重视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在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的国际市场发展能力衡量上,特别着重银行对高级国际金融证照考试的重视度与奖励度。通过银行评比结果公布带给市场的压力,希望引导银行往培养国际化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2021年12月24日,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证券研究院”)主办的清华大学“银行竞争力暨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以及在银行评比、上市公司信用评级领域的多位专家、研究员、博士共同参与研讨。会议由清华证券研究院秘书长迟永胜主持。
清华证券研究院秘书长迟永胜主持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向会议致辞。杨之曙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杨之曙表示清华证券研究院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成立,研究院定位于一个清华大学校级的国家新型智库,研究院的任务是为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建言献策、为实体经济持续赋能。
上市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评比研究项目以及上市公司信用研究项目是证券研究院的重点工作。在9月26日研究院成立时,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大陆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季度报告》,两项报告一经发布即受到了相关行业人员的密切关注。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期望多提建议和意见,更好的推动清华证券研究院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致辞
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汇报了2021半年度《中国大陆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他从银行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即财务结构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规模与成长性等四大维度进行汇报,指出从这次竞争力报告中可看出手续费收入占比越高的银行它的竞争力排名越靠前,手续费收入的提升有赖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金融服务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带来的收入刚好可弥补因银行利差逐渐缩小的损失,所以金融创新是未来银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而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是银行推动金融创新的最大课题挑战。
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汇报
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就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季度报告》做了汇报,在对比第二季度以及同比2020的各项指标,他表示报告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早期信用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助力监管机构建立健全我国上市公司市场退出机制,有助于金融机构更为合理评估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有助于投资者形成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A股市场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科技创新类企业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A股上市公司信用违约风险状况值得关注,房地产业违约风险凸显,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问题有严峻趋势,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汇报
在报告汇报完毕之后,黄达业教授主持了“银行竞争力暨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学术研讨会,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与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原副校长吴晓求指出,整个中国金融的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中国金融的“脱媒”过程是一个加速的结构性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清华证券研究院做出的银行业竞争力研究、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非常好,有助于资本市场相关人员从学术的角度关注银行业、证券业的发展。12月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他强调公正、客观学术研究,对中国经济学界的改革、金融创新、构建市场化的基础,构建人之共识的现代生产经济体制、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减少违约率,实现金融市场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原副校长吴晓求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表示,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公共品,社会的外部性很大,资本市场需要有一个专门针对银行业的准评级模型。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加入非财务绩效指标,如管理层的战略,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类的员工比例等有助于大家辨别商业银行的风险和价值,用市场化的方法给商业银行定价,更有助于国家用市场化手段去实现银行业的监管。高昊宇教授建议,一是在文献加上外部信用评级的下调,作为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指标;二是做归因,研究事情发生底层逻辑;三是从政策角度给出一些市场化的引导和提醒;四是研究一些企业的策略性违约,使研究的逻辑链条更完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发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围绕银行的偿债能力发表了看法。他认为银行应充分认识到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为银行的自有资金的比例,导致银行出现风险时它的偿债能力非常低,所有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大家认识到银行的潜在风险、关注风险、防范风险很有必要。清华证券研究院对A股的企业做的信用评级评级分市场、行业、地区、规模、所有制、板块等进行研究做得非常专业,很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发言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讨论了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来自于学界的评价报告,对于中国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必然是有深刻影响的学术贡献。建议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加入更多的银行,同时加入更多的归因式的分析。他指出,中国的银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在报纸媒体上用一些描述性的话语来表达,很少能够有一种科学的方法,以这样一个具体的数据来把这个行业的状态刻画出来。清华证券研究院做的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就是一个比较科学的一种刻画,它把银行的风险汇总、分析,不仅给资本市场警示作用,同样它能够给银行运营,银行监管正向引导,这也非常符合最近中央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或者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的政策需求。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发言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听完报告后表示银行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上市公司信用分析,对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客观意义。陈雳对报告内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可适当增加金融科技投入权重;二是适当考虑行业发展和政策相关风险因素;三是可适当增加一些更多的城商银行进行评价;四是可参考考虑中国大陆的特殊性,将网点布局加入考核指标。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发言
研讨会最后黄达业教授总结,他表示学术研讨会成果丰硕。各位专家、学者发言高屋建瓴、问题意识突出,对清华证券研究院两项工作的开展贡献了智慧,使得研究方向更清晰,各位参会人员都受益匪浅。
如何给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专业公正公开的银行经营绩效评比报告,促进银行业者间的良性竞争,以及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科学、准确的评估我国公司信用违约风险,给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加强风险预警,防范公司债违约风险的建议,缓和当前紧张和动荡的金融市场,实现“稳中求进”是研讨会探讨的核心内容,也是两个项目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清华证券研究院将努力做好“中国证券市场的学术评论员、全球证券市场的中国宣传员”,通过研究成果的发布,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切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清华证券研究院特别强调,本次研讨会是纯学术探讨,研究报告观点以及各专家学者的建议、看法仅供社会各界参考,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清华证券研究院对任何因使用该报告而致投资损失等相关问题概不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