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
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
共同发布
2020年12月26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中国管理研究中心(剑桥CCCM)在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学院学术年会上共同发布《2020中资银行国际化报告(Chinese 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Report 2020)》,以浙大AIF国际金融研究室在2015年首发的“银行国际化指数(Bank Internationalization Index,以下简称BII)”为基础,从40余家中资银行中精选TOP10分析其境外资产积累、经营成果、机构布局状况,并深度挖掘中资银行近10年的国际化发展特点,结合当前世界与中国经济环境,探寻中资银行“走出去”的新方向。
本次报告的主题是“千帆竞发,图其至远”。具体而言,“千帆竞发”反映的是中资银行在近十年来愈加深化的开放政策下积极探索境外市场、登上国际舞台、展现中国金融力量的国际化发展状态;“图其至远”则是指当前中资银行的全球竞争力与品牌影响力仍然十分有限,对众多具有国际战略的中资银行而言,成为国际一流的金融机构仍然任重道远,因此更需要具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精神,把握机遇,迎难而上。
2020中资银行BII排名
BII中资TOP10:国际化资源聚集,中行与工行优势明显
2020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占据BII中资银行排名前十,广发银行、平安银行分列第11、12名,紧随其后。总体而言,中资银行的国际化资源聚集效应明显,TOP10银行均为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了40多个样本银行98%的境外资产与营收规模。与此同时,中行和工行BII均值达22.74,是第3-10名银行BII均值(5.20)的4倍余,国际化表现更为突出,两家银行境外资产与营收占比也均达到了20%,远高于TOP10平均占比水平(8%和7%)。
从境外资产规模来看,中国银行截至2019年底境外资产规模已超9000亿美元,其规模甚至高于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境外资产之和,境外资产实力最为雄厚。同时,可以发现,境外资产规模TOP5均为大型商业银行,境外资产规模均超过1500亿美元;而位列6-10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境外资产规模均不足550亿美元,平均水平不足大型商业银行的三分之一,断层较为明显。
境外营收规模:梯队内部你追我赶
与资产规模排名类似,中资银行境外营收规模TOP5仍然被大型商业银行占据,6-10名仍为股份制商业银行,且兴业银行以6.9亿美元的境外营收水平进入前10名。与境外资产规模差距鲜明的特征不同,中资银行境外营收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你追我赶”的状态。首先,表现最佳的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2019年境外营收规模分别为188.8和187.7亿美元,仅相差0.6个百分点;其次,第3-10名的中资银行间,境外营收规模的平均差距不足10亿美元,各银行的境外经营均颇有成效。
全球机构布局:广度与深度同样重要
中资银行的全球布局排名仍然以中国银行为引领,2019年,该银行已布局全球62个国家,境外机构数达557家,分别是TOP10银行均值的3和4倍。从布局的广度(即银行布局的国家/地区数)来看,大型商业银行均布局超过10个国家/地区,除中国银行外,工商银行与建设银行也表现突出,分别布局49和31个国家/地区。从布局的深度(即银行境外机构数)来看,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再次超越其他银行,以上百家境外机构的规模成为中资银行境外发展的最佳代表。此外,中信银行以50家境外机构的规模排名境外布局深度第4名,表现亮眼。
9月26日,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以下简称“证券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发布重要研究成果《中国银行业评比研究2020年度报告》。
(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黄达业发布报告)
《中国银行业评比研究2020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成立的银行评比研究部发布,该报告主要针对上市银行、城商银行及全体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评比,并分别发布了2020上市银行、城商银行及全体商业银行财务经营绩效评比T0P20榜单。报告今年仅纳入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规模与成长性,从2022年起还将纳入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包括领导者远见与经营策略及国际市场发展能力。
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黄达业表示,该报告旨在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专业公正公开的银行经营绩效评比报告,协助监管部门提升银行的监管效率。同时,也希望透过名单的公布使经营良好的银行因受到市场肯定及鼓励而使其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从而让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分配与运用。因此,这个项目的重要目标就是扮演好政府守门员的角色,以协助金融监管部门强化其监管的效果。
银行评比研究报告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目标就是促进银行业者间的良性竞争,使银行通过评比不断改善进步,强化其经营效率及绩效,加速培养国际化高级金融人才,并完善其对投资人及客户权益的保障,进而提升银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因此,银行评比研究未来将更重视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在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的国际市场发展能力衡量上,特别着重银行对高级国际金融证照考试的重视度与奖励度。通过银行评比结果公布带给市场的压力,希望引导银行往培养国际化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2021年12月24日,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证券研究院”)主办的清华大学“银行竞争力暨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以及在银行评比、上市公司信用评级领域的多位专家、研究员、博士共同参与研讨。会议由清华证券研究院秘书长迟永胜主持。
清华证券研究院秘书长迟永胜主持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向会议致辞。杨之曙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杨之曙表示清华证券研究院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成立,研究院定位于一个清华大学校级的国家新型智库,研究院的任务是为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建言献策、为实体经济持续赋能。
上市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评比研究项目以及上市公司信用研究项目是证券研究院的重点工作。在9月26日研究院成立时,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大陆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季度报告》,两项报告一经发布即受到了相关行业人员的密切关注。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期望多提建议和意见,更好的推动清华证券研究院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致辞
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汇报了2021半年度《中国大陆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他从银行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即财务结构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规模与成长性等四大维度进行汇报,指出从这次竞争力报告中可看出手续费收入占比越高的银行它的竞争力排名越靠前,手续费收入的提升有赖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金融服务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带来的收入刚好可弥补因银行利差逐渐缩小的损失,所以金融创新是未来银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而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是银行推动金融创新的最大课题挑战。
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汇报
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就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季度报告》做了汇报,在对比第二季度以及同比2020的各项指标,他表示报告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早期信用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助力监管机构建立健全我国上市公司市场退出机制,有助于金融机构更为合理评估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有助于投资者形成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A股市场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科技创新类企业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A股上市公司信用违约风险状况值得关注,房地产业违约风险凸显,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问题有严峻趋势,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汇报
在报告汇报完毕之后,黄达业教授主持了“银行竞争力暨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学术研讨会,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与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原副校长吴晓求指出,整个中国金融的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中国金融的“脱媒”过程是一个加速的结构性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清华证券研究院做出的银行业竞争力研究、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非常好,有助于资本市场相关人员从学术的角度关注银行业、证券业的发展。12月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他强调公正、客观学术研究,对中国经济学界的改革、金融创新、构建市场化的基础,构建人之共识的现代生产经济体制、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减少违约率,实现金融市场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原副校长吴晓求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表示,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公共品,社会的外部性很大,资本市场需要有一个专门针对银行业的准评级模型。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加入非财务绩效指标,如管理层的战略,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类的员工比例等有助于大家辨别商业银行的风险和价值,用市场化的方法给商业银行定价,更有助于国家用市场化手段去实现银行业的监管。高昊宇教授建议,一是在文献加上外部信用评级的下调,作为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指标;二是做归因,研究事情发生底层逻辑;三是从政策角度给出一些市场化的引导和提醒;四是研究一些企业的策略性违约,使研究的逻辑链条更完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发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围绕银行的偿债能力发表了看法。他认为银行应充分认识到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为银行的自有资金的比例,导致银行出现风险时它的偿债能力非常低,所有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大家认识到银行的潜在风险、关注风险、防范风险很有必要。清华证券研究院对A股的企业做的信用评级评级分市场、行业、地区、规模、所有制、板块等进行研究做得非常专业,很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发言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讨论了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来自于学界的评价报告,对于中国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必然是有深刻影响的学术贡献。建议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加入更多的银行,同时加入更多的归因式的分析。他指出,中国的银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在报纸媒体上用一些描述性的话语来表达,很少能够有一种科学的方法,以这样一个具体的数据来把这个行业的状态刻画出来。清华证券研究院做的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就是一个比较科学的一种刻画,它把银行的风险汇总、分析,不仅给资本市场警示作用,同样它能够给银行运营,银行监管正向引导,这也非常符合最近中央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或者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的政策需求。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发言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听完报告后表示银行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上市公司信用分析,对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客观意义。陈雳对报告内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可适当增加金融科技投入权重;二是适当考虑行业发展和政策相关风险因素;三是可适当增加一些更多的城商银行进行评价;四是可参考考虑中国大陆的特殊性,将网点布局加入考核指标。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发言
研讨会最后黄达业教授总结,他表示学术研讨会成果丰硕。各位专家、学者发言高屋建瓴、问题意识突出,对清华证券研究院两项工作的开展贡献了智慧,使得研究方向更清晰,各位参会人员都受益匪浅。
如何给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专业公正公开的银行经营绩效评比报告,促进银行业者间的良性竞争,以及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科学、准确的评估我国公司信用违约风险,给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加强风险预警,防范公司债违约风险的建议,缓和当前紧张和动荡的金融市场,实现“稳中求进”是研讨会探讨的核心内容,也是两个项目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清华证券研究院将努力做好“中国证券市场的学术评论员、全球证券市场的中国宣传员”,通过研究成果的发布,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切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清华证券研究院特别强调,本次研讨会是纯学术探讨,研究报告观点以及各专家学者的建议、看法仅供社会各界参考,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清华证券研究院对任何因使用该报告而致投资损失等相关问题概不负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