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司南研究室
携手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
浙江省前景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中心(IDR)
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
共同发布
2019年12月7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司南研究室携手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浙大ZIBS)、浙江省前景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中心(IDR)、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联合发布《2020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Global Fintech Hub Report 2020)》,纵览全球七十余座城市,通过指数全面展现全球金融科技版图及发展趋势,根据指数排名结果精选TOP40分析其金融科技产业、体验和生态发展状况,并基于此尝试回答“要不要发展金融科技”、“发展怎样的金融科技”以及“不同城市怎样发展金融科技”三大重要问题。
报告的主题是“千帆竞发,器利者先”,具体而言,“千帆竞发”指全球金融科技已成为不可逆的大趋势,世界各国在赛道上激烈角逐,唯恐落后;“器利者先”,表达的是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城市想要抓住发展机遇就要“先利其器”。此处的“器”是市场、是规则,更是技术,表明金融科技发展需要技术驱动,也需要与市场和规则同频联动。
2020排名
总排名:8+32+N全球金融科技版图
根据总排名从高到低,我们精选前40座全球城市,划分为八大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和32个区域金融科技中心城市,具体而言,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从去年的7座变为8座,北京、旧金山(硅谷)、纽约、上海、伦敦、深圳、杭州仍牢牢占据前七名,除深杭并列第六外排名并无变化,而芝加哥发展迅猛,顺利晋升世界金融科技发展第一梯队,位列第八。与此同时可发现,亚美仍然持续引领着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且中美G2明显,八城中中国占据4席,美国占据3席,欧洲仅伦敦入列位居第五。在32个区域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中,亚洲牢牢占据优势拥有13个席位(占40.6%),欧洲新晋3城共占9席进步明显,美洲、澳洲分别拥有7席和2席,而提升了7名的开普敦(第34名)首次入榜,为非洲取得“零”的突破。
对比全球与区域中心城市可见,全球中心城市总指数得分全部在60分以上,平均分达75.5分,较区域中心城市均值(47.6分)高出27.9分,且聚集了前四十城中72%的上市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和92%的市值,以及69%的未上市高融资金融科技企业数量和77%的融资总额,是当之无愧的金融科技领头羊。对比去年排名可见,金融科技赛道上不乏新星涌现,墨尔本、苏黎世、孟买等城进步明显,首次跻身榜单。
产业排名:中国表现亮眼
从金融科技产业来看,在前20名城市中除中国城市外其余均为发达国家城市,表明金融科技发展虽依赖城市自身禀赋,但如能像中国城市般抓住先机,则也能依靠先发优势换道超车。从洲际分布看,亚、欧、美洲基本三分天下,分别占7、6、5席。
体验排名:发展中国家全面领先
依靠广阔的市场和繁多的应用场景,中国城市包揽全球金融科技体验榜单前八名,而印度、南非、俄罗斯等国也正发力提升金融普惠,与中国城市一同包揽榜单前15名,从洲际分布来看,亚洲表现出色在前20名城市中横扫13席,欧、美、非洲各占4、2、1席。
生态排名:生态建设至关重要
金融科技生态排名与产业排名高度相关,前20城依旧被中国城市与其他发达国家城市包揽,证明了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态是城市金融科技向好发展的关键所在。在发展模式上,这些城市或立足金融发展科技,或立足科技赋能金融,或二者兼修。从洲际分布来看,亚洲占9席,欧、美、澳洲各占6、3、2席。
指数答三问
一问:要不要发展金融科技?
答:金融科技是不可逆的趋势。
首先,全球各国政府对发展金融科技高度重视,全球已有超过40余座城市出台了金融科技相关政策或针对性扶持措施。此外,伦敦、上海、杭州、新加坡、迪拜、苏黎世等城都在争做金融科技中心,正举全城乃至全国之力发展金融科技。其次,资金持续流入金融科技领域,嗅觉最为敏锐的资本的流动揭示了未来发展方向。2019年,金融科技上市及未上市高融资企业数量较去年增长33%达485家,融资总额更是上升46%达1558亿美元,是金融科技日益兴盛的有力证明。第三,金融科技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从指数结果来看,全球中心城市与区域中心城市的平均分差距较去年扩大3.7分,全球中心城市正奋力守住并扩大其先发优势;而区域中心城市中排名变动超3位者占了一半,表明在全球各国争相发展金融科技的当下,稍有懈怠就将落后。
二问:要发展什么样的金融科技?
答:要发展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
从全球、中国、美国的金融科技业态发展对比来看,区块链/数字货币、智能投顾等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业态在全球范围内受到重视是未来主要方向,推进金融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传统金融科技化进程势在必行。与此同时,近年来市场驱动型的中国在发展网贷等业态时遇到了不少问题、走了一些弯路,也需要及时自省并调整发展方向。无论从国别对比来看还是从行业发展遇到的困境来看,发展技术驱动的金融科技行业都是当务之急,这不仅是大势所趋,也是对目前困境的一剂治本解药。此外,利用监管科技提升监管能力也是至关重要,各国均需避免重走“先发展、后监管”的老路。
三问:不同城市怎么发展金融科技?
答:学榜样,找对标。
城市禀赋各异,在明确自身优劣势之后,就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金融科技发展之路。根据指数结果,我们呈出三张“金融科技发展红榜”,供各个城市找准榜样和对标,有的放矢发展金融科技。具体来看,“总榜优等生”是八大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按照金融科技驱动力可被分为“金融+科技”驱动型(北京,纽约,伦敦,上海和芝加哥5城)和“科技+金融”驱动型(旧金山(硅谷),深圳和杭州3城)。“单科尖子生”是产业、体验、生态三大维度的前五名城市,“最佳进步生”是单项进步最快的五座城市,其发展范式及经验均可供各个城市深入剖析并学以致用,以求共同进步。
关于GFHI
全球金融科技中心指数(Global Fintech Hub Index,简称GFHI)从企业、用户和政府这三大市场参与主体出发,力图以城市为单元把脉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的崛起之势。
继2017年9月在杭州首次发布《2017金融科技中心指数(Fintech Hub Index)》以来,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浙大AIF)司南研究室携手各类机构已基于指数连续三年发布《2018中国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2018全球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2019全球金融科技产业40城》《2019金融科技中心城市报告》等15份系列报告,持续记录和追踪国内外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捕捉各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机遇。
每期指数在保持稳定、科学可比基础上不断完善,客观评价城市的每类参与主体。一方面,报告力图成为城市的“体检单”、“对标卡”和“刻度尺”,帮助城市发现自身优劣势所在,找寻相应对标城市参照学习,同时记录城市进步的每一个脚印;另一方面,报告期望为想进入市场的企业提供全球趋势指引、政策规则指南和市场机遇分析,帮助金融科技企业在机遇之地展露锋芒。
关于我们
浙大AIF
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Academy of Internet Finance,以下简称浙大AIF)是中国首个立足于学科体系发展的互联网金融研究院,汇聚五个学院的研究力量开展跨学科研究;以互联网金融、金融创新、新金融监管与制度设计、大数据处理、云平台建设、风险评估、风险监控等为研究重点,致力于成为引领国际的中国新金融智库和培养互联网金融人才的世界级基地。此外,作为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联盟的联合理事长单位和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互联网金融标准工作组的首批成员单位,AIF积极助力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发展。
浙大AIF司南研究室立志于成为轻量级的指数智库,为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其他商业公司提供经济理论与计算机技术深度融合的大数据指数方案,以严谨科学的指标维度和化繁为简的灵动数值,洞悉市场风向,跟踪变化趋势,提升决策效力。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ZIBS)充分利用长三角一体化、杭州大湾区发展的战略机遇,实施以浙大为核心的多机构、多学科、多层次的伙伴合作战略,同时布局美国硅谷和英国伦敦。立足多元化经济核心地区,ZIBS聚焦新金融、新零售、新技术、新产业及新市场等领域的商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ZIBS致力于成为商学领域的未来全球生态系统建设者,以建设成为全球领先、面向未来,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全球化、智能化的新经济时代的新型商学院为目的,以带动浙大及中国商学学科的整体发展为使命,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目前,ZIBS与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和中国学中心合作,开设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项目(iMBA),下设金融科技产业和国际经营管理两个人才培养方向;开设中国学硕士学位项目的中国商学方向,专门招收培养留学生。ZIBS高管培训课程项目开设的培训课程主题涵盖宽泛,提供公开课程,也能满足企事业定制需求;授课地点灵活,更有机会参与国际课堂掌握最新行业发展动态和实践成果。
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
浙江互联网金融联合会(以下简称“联合会”)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担任业务主管单位,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蚂蚁金服、浙商银行联合发起,各互联网金融行业领先的企业或机构、相关行业及组织共同组建,并在浙江省民政厅正式注册的行业自律性质的社会团体。联合会前身是于2015年9月29日成立的浙江互联网金融联盟,联合会正式成立后与联盟双轨并行运营,最大优化行业服务与协助监管职能。
联合会旨在通过自律与创新服务来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下设提名与审查委员会、自律检查与规范委员会、金融科技委员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公共关系委员会和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六个专委会以及一个秘书处,协助搭建政府与企业的沟通平台,加强行业监督引导,开展行业创新研究,不断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经济能力和互联网金融产业整体实力,进一步助力浙江互联网金融高地建设,推动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浙江省前景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中心(IDR)
浙江省前景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Data & Risk,简称IDR),是由贵阳市人民政府与浙江大学共同发起,由浙江大学互联网金融研究院和贵阳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院作为具体执行单位,合作共建的以“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高水平研究基地,于2016年10月14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正式成立。IDR依托浙江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的领先优势和浙江大学跨学科、多领域的研究特色,重点聚焦数字金融的风险管理,旨在建设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和较大国际影响力的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理论研究中心、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应用创新平台、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人才培养基地,推动我国乃至国际大数据金融风险防控领域的理论和应用创新发展。
9月26日,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机构“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以下简称“证券研究院”)正式成立并发布重要研究成果《中国银行业评比研究2020年度报告》。
(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黄达业发布报告)
《中国银行业评比研究2020年度报告》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成立的银行评比研究部发布,该报告主要针对上市银行、城商银行及全体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进行评比,并分别发布了2020上市银行、城商银行及全体商业银行财务经营绩效评比T0P20榜单。报告今年仅纳入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包括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规模与成长性,从2022年起还将纳入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包括领导者远见与经营策略及国际市场发展能力。
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黄达业表示,该报告旨在为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专业公正公开的银行经营绩效评比报告,协助监管部门提升银行的监管效率。同时,也希望透过名单的公布使经营良好的银行因受到市场肯定及鼓励而使其资产规模持续扩大,经营效率不断提升,从而让社会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分配与运用。因此,这个项目的重要目标就是扮演好政府守门员的角色,以协助金融监管部门强化其监管的效果。
银行评比研究报告的另外一个更重要目标就是促进银行业者间的良性竞争,使银行通过评比不断改善进步,强化其经营效率及绩效,加速培养国际化高级金融人才,并完善其对投资人及客户权益的保障,进而提升银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因此,银行评比研究未来将更重视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在非财务经营绩效指标的国际市场发展能力衡量上,特别着重银行对高级国际金融证照考试的重视度与奖励度。通过银行评比结果公布带给市场的压力,希望引导银行往培养国际化高级金融专业人才方向发展。
2021年12月24日,由清华大学全球证券市场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证券研究院”)主办的清华大学“银行竞争力暨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学术研讨会在京成功举办。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吴晓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以及在银行评比、上市公司信用评级领域的多位专家、研究员、博士共同参与研讨。会议由清华证券研究院秘书长迟永胜主持。
清华证券研究院秘书长迟永胜主持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向会议致辞。杨之曙教授首先对各位专家、学者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杨之曙表示清华证券研究院于2021年9月26日正式成立,研究院定位于一个清华大学校级的国家新型智库,研究院的任务是为国家的证券市场发展建言献策、为实体经济持续赋能。
上市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评比研究项目以及上市公司信用研究项目是证券研究院的重点工作。在9月26日研究院成立时,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度《中国大陆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季度报告》,两项报告一经发布即受到了相关行业人员的密切关注。感谢各位专家学者的支持,期望多提建议和意见,更好的推动清华证券研究院的研究工作更好地开展。
清华证券研究院院长、清华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杨之曙致辞
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汇报了2021半年度《中国大陆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他从银行财务经营绩效指标,即财务结构与偿债能力、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规模与成长性等四大维度进行汇报,指出从这次竞争力报告中可看出手续费收入占比越高的银行它的竞争力排名越靠前,手续费收入的提升有赖银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以及金融服务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带来的收入刚好可弥补因银行利差逐渐缩小的损失,所以金融创新是未来银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不二法门,而高级金融人才的培养是银行推动金融创新的最大课题挑战。
清华证券研究院银行评比研究部专家顾问、台湾大学财金系教授黄达业汇报
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就2021年第三季度《中国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季度报告》做了汇报,在对比第二季度以及同比2020的各项指标,他表示报告提供了客观准确的早期信用风险预警机制,能够助力监管机构建立健全我国上市公司市场退出机制,有助于金融机构更为合理评估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有助于投资者形成更为理性的投资决策。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在A股市场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科技创新类企业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国A股上市公司信用违约风险状况值得关注,房地产业违约风险凸显,产能过剩行业债务问题有严峻趋势,小微企业融资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清华证券研究院公司信用研究部研究助理、清华经管学院博士后李昊然汇报
在报告汇报完毕之后,黄达业教授主持了“银行竞争力暨上市公司信用评级”学术研讨会,各位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发言与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原副校长吴晓求指出,整个中国金融的业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未来中国金融的“脱媒”过程是一个加速的结构性的趋势。在这个趋势下清华证券研究院做出的银行业竞争力研究、 A 股上市公司信用研究非常好,有助于资本市场相关人员从学术的角度关注银行业、证券业的发展。12月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他强调公正、客观学术研究,对中国经济学界的改革、金融创新、构建市场化的基础,构建人之共识的现代生产经济体制、制度,促进企业发展,减少违约率,实现金融市场的平稳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原副校长吴晓求发言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表示,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是一个非常难得的公共品,社会的外部性很大,资本市场需要有一个专门针对银行业的准评级模型。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加入非财务绩效指标,如管理层的战略,金融科技、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类的员工比例等有助于大家辨别商业银行的风险和价值,用市场化的方法给商业银行定价,更有助于国家用市场化手段去实现银行业的监管。高昊宇教授建议,一是在文献加上外部信用评级的下调,作为上市公司信用风险指标;二是做归因,研究事情发生底层逻辑;三是从政策角度给出一些市场化的引导和提醒;四是研究一些企业的策略性违约,使研究的逻辑链条更完整。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高昊宇发言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围绕银行的偿债能力发表了看法。他认为银行应充分认识到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因为银行的自有资金的比例,导致银行出现风险时它的偿债能力非常低,所有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对于大家认识到银行的潜在风险、关注风险、防范风险很有必要。清华证券研究院对A股的企业做的信用评级评级分市场、行业、地区、规模、所有制、板块等进行研究做得非常专业,很具有参考价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兼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章政发言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讨论了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来自于学界的评价报告,对于中国未来银行业的发展必然是有深刻影响的学术贡献。建议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加入更多的银行,同时加入更多的归因式的分析。他指出,中国的银行业在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只在报纸媒体上用一些描述性的话语来表达,很少能够有一种科学的方法,以这样一个具体的数据来把这个行业的状态刻画出来。清华证券研究院做的银行业竞争力的研究就是一个比较科学的一种刻画,它把银行的风险汇总、分析,不仅给资本市场警示作用,同样它能够给银行运营,银行监管正向引导,这也非常符合最近中央强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当前的首要任务或者是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的政策需求。
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刘澜飚发言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听完报告后表示银行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及上市公司信用分析,对完善资本市场的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客观意义。陈雳对报告内容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可适当增加金融科技投入权重;二是适当考虑行业发展和政策相关风险因素;三是可适当增加一些更多的城商银行进行评价;四是可参考考虑中国大陆的特殊性,将网点布局加入考核指标。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发言
研讨会最后黄达业教授总结,他表示学术研讨会成果丰硕。各位专家、学者发言高屋建瓴、问题意识突出,对清华证券研究院两项工作的开展贡献了智慧,使得研究方向更清晰,各位参会人员都受益匪浅。
如何给金融监管部门提供一份客观专业公正公开的银行经营绩效评比报告,促进银行业者间的良性竞争,以及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信用评级体系,科学、准确的评估我国公司信用违约风险,给金融监管部门提供有效的加强风险预警,防范公司债违约风险的建议,缓和当前紧张和动荡的金融市场,实现“稳中求进”是研讨会探讨的核心内容,也是两个项目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清华证券研究院将努力做好“中国证券市场的学术评论员、全球证券市场的中国宣传员”,通过研究成果的发布,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建言献策,切实地贡献自己的力量。最后,清华证券研究院特别强调,本次研讨会是纯学术探讨,研究报告观点以及各专家学者的建议、看法仅供社会各界参考,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清华证券研究院对任何因使用该报告而致投资损失等相关问题概不负法律责任。